足球直播内容

篮球名宿齐聚一堂庆贺郑海霞入选FIBA名人堂,重量级嘉宾发来贺信

时间: 浏览:462

日前, 中国女篮名宿郑海霞入选2021年国际篮联篮球名人堂,成为亚洲首位入选国际篮联篮球名人堂的篮球运动员。这不仅对于 郑海霞本人弥足珍贵,对于整个中国篮球、亚洲篮球而言都是一份至高无上的殊荣。尤其是在中国篮球近年来陷入低谷、 中国男篮国家队在《吐槽大会》被调侃不要脸的大背景下,郑海霞入选国际篮联名人堂不啻于是一针强心剂,有助于中国篮球人振奋精神、继承前辈优良传统、重拾中国篮球荣光。

为了庆贺中国篮球这一伟大殊荣,近日,一批在京篮球名宿自发为郑海霞组织了一场庆祝晚宴。出席晚宴的嘉宾们虽然涵盖了各个年龄层,但都与郑海霞渊源颇深,可谓是郑海霞传奇篮球生涯不同阶段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教练代表:1994年带领中国女篮获得世锦赛亚军的陈道宏指导,原中国女篮主教练、原八一体工大队大队长朱家志指导,原国家女篮主教练、八一女篮主教练 马跃南指导,这三位名帅在不同阶段均曾执教过郑海霞,郑海霞亲切地称呼他们为恩师;

队友代表:前中国女篮队长、曾在国家队与郑海霞并肩作战的宋晓波指导,被郑海霞亲切地称之为“大师姐”;

中国女篮后辈: 苗立杰、陈楠、张晓妮、许诺;

中国男篮名宿代表:李玉林、 张劲松、刘强、李克;

国际篮联代表:国际篮联中国区总经理方亮、国际篮联中国区数字媒体经理赵汝洋

篮球产业代表:夏松;

媒体界代表:梁希仪、孙宝生、孟伟、德莉、王镜宇、王速等人。

对于很多年轻球迷而言,郑海霞只是一个篮球传奇的名字,更年轻的球迷只知道她曾在少年 姚明买不到大码球鞋时把自己的球鞋专门送给姚明的逸事。但在上世纪八、九十代,球员时代的郑海霞是世界篮坛首屈一指的超级中锋,其个人成就综合而言堪称是中国篮坛成就最高的球员。所以,此番她才得以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首位以球员身份入选FIBA名人堂的球星。

整体而言,郑海霞的篮球生涯足够持久且统治力惊人,曾代表中国女篮征战过4届奥运会、4届世锦赛、4届亚运会和8届亚锦赛,带领中国女篮夺得一次世锦赛亚军(1994年)、一次奥运会银牌(1992年)、一次奥运会铜牌(1984年)、一次世锦赛第三名(1983年),曾多次在大赛中被评为最佳中锋、最佳得分手、入选世界最佳阵容,1994年还荣膺世锦赛最佳球员。此外,她还在生涯暮年受邀加盟WNBA 洛杉矶火花队,成为首位走出国门、征战世界顶级职业篮球联赛的亚洲篮球选手。毫无疑问,球员时代的郑海霞在中国篮坛开启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郑海霞时代”。因伤退役后,郑海霞先后曾担任八一女篮主教练、领队,1999年荣膺“新中国篮球运动杰出贡献奖”。

郑海霞球员时代作风顽强,经常带伤作战,膝盖曾经历多次手术,深受教练、队友们的尊重。退役后,乐于奖掖后进、提携后辈,所以深受各个年龄层的中国篮球人的尊重和爱戴,此番也才有这么多篮球名宿自发为其举行庆祝晚宴,其中,郑海霞的两位老友夏松和孟伟两位是晚宴的发起人,而国际篮联中国区总经理方亮也专程赶来向郑海霞赠送纪念品。此外,中国男篮传奇中锋巴特尔也专门在晚宴期间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向郑海霞表示祝贺。只是,在众多的代表中,中国篮协没有代表出席,稍稍令人扼腕叹息。

不过,让郑海霞最激动的是,在活动现场她收到了一位特殊球迷的来信。这封信来自于毛主席的外孙,现任(深圳)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及(深圳)东西方交流研究会主任、致力于促进民间国际交流事业的孔继宁先生。这封贺信在表达对郑海霞的祝贺和敬意之余还强调,在如今极为特殊的大环境下,郑海霞能够获得这一国际殊荣,为特殊时期的民间国际交流再度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众所周知,半个世纪前,毛主席高瞻远瞩,通过让小球转动大球,借助乒乓球推动民间交流成为两国沟通的重要桥梁,进而历史性地实现了大国关系破冰,这给全世界留下了一段历史佳话。如今,中美关系再度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加强民间交流的重要性再度得到凸显。而在这其中,篮球堪称是中美民间交流的桥梁。1891年,篮球运动在美国发明,很快就在1896年传入中国天津。2021年是篮球发明130周年,也是篮球运动传入中国的125周年,一百多年历史,跨越三个世纪,篮球早已成为中美两国民间交流的重要选项。

而自疫情发生中,中外交流受限,各种外部交流途径至今尚未完全恢复。在这种大背景下,郑海霞收获国际篮联名人堂这一至高荣誉,成为为数不多的民间交流亮点,个中价值不言而喻。也正是意识到郑海霞入选篮球名人堂的厚重意义和特殊价值,所以孔继宁才专门发来贺电并给予高度评价。

郑海霞在晚宴开始前进行致辞,她感谢朋友们的盛情组织和每一位到场嘉宾对自己的认可,还对生涯各个时期的恩师逐一进行了感恩。在聊天之余,有感于当前中国篮球处于低谷、不得不面对外界各种噪声和质疑的现状,郑海霞表示,希望篮球人、体育人把金钱看得淡一点,把中国篮球的荣誉感和自己的努力看得更重点。郑海霞坦言,自己整个篮球生涯自始至终都对篮球有很强的敬畏感,因为篮球对她而言是改变命运的方式。

郑海霞饱含感情地回忆道:“因为我是一个农村孩子,1979年之前是要用粮票和布票的时候。我作为一个有超常身高的孩子,靠这些票据吃(饱)饭是很困难的。当我在1980年13岁进入武汉部队篮球队的时候,我有了(饱)饭吃,有了军装有了衣服穿。所以,我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自己更加勤奋,更加刻苦,有困难要解决困难,没有鞋穿光着脚训练,也要坚守。这些改变了(解决了温饱)以后,16岁进入国家队,因为前辈们为国争光,我的担当和我的责任让我去承担这些、传承这些。我有很好的身体条件, 杨伯镛杨老对我也特别器重。训练的话真是不把你累死、不把你烦死、不把困难创造到极致,那就不叫训练。特别感谢杨老对我的这种影响和要求。一直到现在,艰苦奋斗的精神、刻苦训练的精神、扎扎实实做事的精神、明明白白做人的精神一直在我身上体现和传承。所以,我想,我不愧是一个中国运动员,也不愧是一个军人。”

郑海霞还对中国篮球后辈发出殷切寄语:“希望我们的篮球人、体育人把金钱看得淡一点,把荣誉感和自己的努力看得更重点,扎实地练好每一堂训练课,领会教练的每一个思路,做好个人的认真总结,这样的话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每一步都踏得更加坚实,把每一笔都抹得更加光彩。我相信中国篮球、中国体育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不会让广大的球迷失望。相信我们的年轻人能够重新捡起中国的小快灵打法,也更希望我们的 中国篮球协会能够把这些历史传统的东西重新捡起来,找回它深远的意义。”

回到顶部